您当前位置:首页>>现场教学

咨询电话

  • 咨询电话

  • 0311-80761606

  • 手机:13582612718

  • 联系人:王老师

勇士丰碑狼牙山

发布时间:2021-04-21 03:16:36

      狼牙山因为山峰形状如尖利的狼牙而得名,这里山峰险峻陡峭,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跌宕起伏。在狼牙山上曾发生过八路军五位战士与日寇浴血奋战,最后舍身跳崖牺牲的悲壮故事。

1941年秋天,“百团大战”给了日军迎头一击,吃了亏的敌人叫嚣着——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八路军。他们接连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了日军进攻的重点。

9月24日,日军特种山岳部队的2500多人兵分9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包围了易县境内的狼牙山,他们企图围歼驻扎在这里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日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扬言“这次扫荡,要石头过刀,草木过火”,“狼牙山也要晃三晃”。

为了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凶猛攻势,八路军主力部队决定转移到外线作战,留下第七连掩护。

司令员杨成武回忆起狼牙山战斗时说,被围人员的转移是由当时正在狼牙山上养病的第一团团长邱蔚同志指挥的,“他把担任后卫、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乡亲们突围的重任交给了七连。根据我的意见,他要七连等大家安全转移后,留下一班拖住敌人,最后转移。”

这个班,就是七连的二排六班。

说是一个班,但当时的六班其实已经战斗到只有5个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他们将连队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

为了给撤退的军民争取更多时间,班长马宝玉率领战士们将围攻狼牙山的敌人引向东山口。东山口两面是山,崖高壁陡,山口内有一条小道。进了东山口,再翻过小横岭,沿着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就能上到狼牙山的主峰棋盘陀。

马宝玉他们为把日军引向东山口,端着枪站在小横岭上向日军射击。日军果然上钩,扑向东山口,敌人先头部队踩响了马宝玉他们事先埋下的地雷,炸死、炸伤十余人。

然而这并没能阻止敌人后续部队向东山口猛扑。马宝玉他们为节省子弹和手榴弹,等敌人靠近东山口二三十米时,才用步枪、手榴弹御敌。顽强阻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击毙日寇约四五十人。

待到天已大亮,马宝玉回头向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眺望观察,已经没有动静,方才确定军民已经全部转移。

事实上,马宝玉他们当时转移撤退还来得及。但为牵住敌人,迷惑日军,让其摸不清转移方向,为我军和群众转移赢得更充裕的时间,在敌军百倍于我的情况下,战士们毅然下定了“打”的决心。他们边打边撤,将敌人引向了狼牙山小莲花峰的牛角壶。

在牛角壶,马宝玉率领战士们连续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日军死伤约六七十人。

时过中午,日寇发起了第五次攻击。这次敌人的炮火更加疯狂,炮火引燃荆棘柴草,山地上一片烟火。马宝玉他们见日军攻上来了,纷纷从岩石洞里跳出来,猛然向敌人开火,顽强地进行阻击。烟火熏得他们直流眼泪,葛振林身上的衣服也烧着了。战士们边打边往高处撤,已经打红了眼的敌人紧追不舍。太阳偏西的时候,马宝玉他们发现子弹已经打完了,只剩下唯一的一颗手榴弹。

日军从枪声中判断出,马宝玉他们枪弹已尽,迅速向上逼近。正当胡福才拿着手榴弹准备往下扔时,马宝玉飞快地夺了过去,别在了腰上。战士们都明白,这是给他们自己留的。

但越来越多的日军正在逼近,马宝玉最终决定把这最后一颗手榴弹“留”给敌人。他抓过手榴弹,往前跑了几步用力抡起胳膊投了出去,“轰”的一声,五六个敌军应声被炸翻到山谷里。

马宝玉扔出手榴弹后,习惯性地扭头对战友们喊了一声“撤”,但在三面悬崖一面绝地的牛角壶,他们已经无路可撤了。

葛振林和战士们见马宝玉一步步向崖边走去,也跟了过去。马宝玉见葛振林靠近跟前,一只手抓住他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老葛,我们牺牲了有价值!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马宝玉说完,看了看其他三位战士,咬了咬牙,突然盯住提在手里的那杆三八大盖(枪),自言自语地说:“人牺牲了,枪也不能留给他们(日军)!”

马宝玉说这话时,已有一队日军爬上牛角壶。马宝玉提起那杆枪,“呼”的一声,把枪扔进了悬崖下边的深山谷,随后看了葛振林和战士们一眼,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随后,葛振林把自己的枪使劲往石头上一摔,见没摔烂,随手扔进山谷,也飞身跳下悬崖。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位战士,也随后手提着枪,高喊着口号,跳下悬崖。

五壮士跳下悬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国捐躯,壮烈牺牲,时年分别为21岁、24岁、28岁。幸运的是,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侥幸生还,脊背和腰腿负伤,被当地百姓救出。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1959年,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题的词。七十多年前,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的五名勇士,在河北易县狼牙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以寡敌众掩护部队转移,誓死不降纵身跳下悬崖的千古绝唱。七十多年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huanyingnin.jpg